关于独生子女家庭和多胎的家庭哪个更加富裕?

[复制链接]

4

主题

69

帖子

14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1
发表于 2024-4-11 14: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底是独生子女家庭更加富裕还是有二胎三胎的家庭更加富裕?网上有人认为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去工作挣钱,而且负担小,所以更加富裕。另一说我觉得更有道理,多胎的家庭必然知道负担会很大,所以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是不会选择生多胎的。既然这样,在当今社会肯定是富裕家庭才会选择二胎三胎吧。当然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所说的都是普遍情况。所以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76

帖子

17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4
发表于 2024-4-11 14: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关于独生子女的问题,40岁以上的独生子女,最具发言权。30岁的独生子女,才刚刚迈入发言权的门槛。
独生子女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遗留,我们无法选择,就去面对、接受、理解吧!
客观的讲,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别确实挺大的。纵观全世界、全人类,我国过去30年间的独生子女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奇葩。积累的问题太严重了!
等独生子女渐渐长大,需要扛起家庭的责任,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时,才发现我们的人生其实是:合千万孤独于一体
独生子女家庭的“高危性”在于它是最不稳定的“倒三角”结构,意味着全部的负担都落在独生子女身上。
独生子女的中年,最怕听到父母生病的消息,父母生病就像个定时炸弹,随时准备摧毁一个家庭多年的努力与积累。没有兄弟姊妹、没有退路的独生子女们必须背负起两倍、三倍的经济压力。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已超4200万,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约为16.6%,换句话说,我国每6位老年人中就有1位生活无法自理。北京大学一项人口学研究显示,到2030年,我国失能老人规模将超过7765万,失能老人去世前,平均将经历7.44年的失能期。
21世纪,什么最重要?
人才?不,是护工!
很多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独生子女们的月薪,也就刚好够给护工发工资。
在知乎上看到有人问:用一句话概括作为独生子女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其中点赞最高的回答说:不敢穷,不敢生病,不敢远嫁,甚至不敢死,因为父母只有我。
都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可真的站在三十岁、四十岁的分岔路口抬眼看去,人生中都是依靠我们的人,而没有我们可以依靠的人。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商量,朋友永远不能感同身受,孩子还在嗷嗷待哺的年纪,可父母已经佝偻了身体。
这,才是现实。
曾经看过一句话:“远嫁的孩子,都是父母失去的孩子。”提到这个话题,就必须要提一下“远嫁”,因为这是一个被反复提起,却总会戳到人心的话题。对于独生子女来说,不敢远离父母工作生活,更不敢嫁去远方。“你的爸爸躺在地上,可你却在通讯录里。”成了世上最遥远的距离。
独生子女不敢穷,因为这个家的未来得一个人撑起来,不敢病,是因为父母渐渐老去。哪怕有个弟弟妹妹呢,他们也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温暖,懂得守护,一份责任,永不放弃。可惜我们没有!但我们依然有一个梦,一个永远都实现不了的梦……
对青年人的忠告:

2016进入二孩时代!2021进入三孩时代!
二胎不同于三胎,二胎十分必要,但三胎不是十分必要,三胎因人而异。
只生一个孩子,决不是最优选择,会存在巨大风险,10%的失独风险(即:独生子女死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几率≈10%,触目惊心) ,16.6%的失能风险(即:60岁以上生活无法自理的比例≈16.6%,这才仅是夫妻单方),如此高的风险,绝不容忽视。北京大学人口学家穆光宗教授的研究结论: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属于高风险家庭。为了自己好,为了孩子好,为了全家所有人好,正常家庭两个孩子是标准配置。
普通家庭,两个孩子是最好的。实事求是的讲,二胎家庭越来越多了,比比皆是。二胎家庭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才是最安全的幸福,才是最稳定的幸福。
现在已经是三胎时代了,由于刚刚出政策,目前三胎家庭尚不多。然而,二胎是个最不需要纠结、最不需要犹豫的事情。
不生二胎的理由有哪些?答案是: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都不存在,任何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理由都不存在,没有理由,只有借口。
客观的讲,二孩是必须的,但是三孩不是必须的。二孩属于雪中送炭,而三孩属于锦上添花。生三孩的人群,都是条件允许的人,都是好上加好的人,都是令人羡慕的人。三孩,可有可无,有了更好,没有也行!但二孩必须有!
两个孩子好,两个孩子远远好于一个孩子,绝不是2倍的关系,至少20倍的关系。
2孩是必须的,2孩的好处太多太多了,2孩是人生家庭的最优选择,2孩是一个家庭最标准的配置。
2孩才是常态,仅仅是2孩,2孩本不该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理所当然的事情!
被扭曲了!被洗脑了! 1孩怎能是常态? 1孩是太少太少了,1孩的弊端太多了,1孩问题很严重,1孩细思极恐。仔细想想:2孩算多吗?2孩不多不少,2孩恰到好处。3孩也不能算多,3孩属于锦上添花。客观的讲,4孩以上才算真正的多。
自2016年1月1日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以来,这一时间段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少了。二孩家庭占比越来越多,一孩家庭占比逐年降低。至于三孩,因为刚刚出政策,所以三孩家庭目前尚不多
关于二孩三孩这个问题,此刻回答肯定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但如果10年后、20年后大家再回答,可能就意见一致了目前人们的观念已被扭曲很久了,有些人尚未回过神来纵观全世界全人类,我国过去30年间的独生子女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奇葩,问题太严重了!
不建议1孩,建议2孩,如果条件允许3孩也挺好。一个家庭,2-3个孩子,才属于正常家庭。
分析如下:
一孩太少,独生难教,风险太高,责任太重,失独无解。
二孩太好,雪中送炭,好事成双,共同成长,两全其美。
三孩也好,如果条件允许,这属于锦上添花,好上加好。


略举5例 失独家庭:
1.远房姑姑的儿子,独生子,14岁时,在学校与同学肢体冲突,被一脚踹裆,当场死亡,法医解剖,把内脏都掏空了。这个姑姑惊闻噩耗,昏厥抢救。总算挺过来了,几年后又生了一个儿子,然后紧接着又生个女儿。
2.大学同学,也是独生子女,21岁,那年冬天,在宿舍睡梦中去世,第二天早晨才被室友发现。他父母悲痛欲绝,办理完后事就走了,后来不知所终。
3.本部门的女同事,很优秀的学者,她的独生女,白血病医治无效,13岁去世。该同事请假半年,很快就离婚了。半年后回来上班,完全变了个人,沉默寡言。至今也没有再婚。
4和5.还有两个同事,不是本学院的。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都不满20岁,一个是疾病去世,一个是意外去世,两个家庭都失独了,但已丧失生二胎的能力。很多年了,都无法恢复,心如死灰,度日如年。
从父母的角度分析:
年轻时失独,属于不幸中的万幸;老来失独者,处境真是太悲惨了!
失独家庭是个不发声的群体,往往被人们忽视,存在感极低,实际的失独问题远比媒体报道的要严重得多。10%左右的失独概率,风险绝不容忽视!
北京大学人口学家穆光宗教授: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属于高风险家庭。
清华大学潘 妙良教授:我是35岁有了孩子,等我70岁正要用他的时候他就走了,凡是独生子女的家庭都是在走钢丝,只不过我们从钢丝上掉下去了。
国家卫计委发展规划与信息司前副司长郭震威的论文《独生子女家庭丧子概率的测算》研究结论按最新人口普查资料,把各个年龄段的死亡概率累计起来计算,至少有9.65%的独生子女会在55岁前非正常死亡。其中,至少有一大半的“失独事件”发生在丧失生育能力之后,也就是说,5%的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将老无所倚,另4%的家庭失独后尚具生育能力可补生二胎。
《独生子女夭亡家庭生存状况 调查》(人民网,2009)一文告诉我们,全国大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岁之前死亡
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陈雯、何雨的《独生子女:我国 人口安全视野中不容忽视的焦点》研究结论:至少有9%的独生子女在55岁之前因患病或其他原因非正常死亡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王广州教授,根据人口普查资料推算,3.91%的人18岁前死亡,5.1%的人在30岁前死亡,至少10%的人在55岁前死亡(《中国人口科学》2008第1期)。
学者冯 学荣的研究结论:父母在独生子女25岁之前“失独”的概率约为4%,而如果将时间拉长到独生子女55岁,则其父母的“失独”概率为10%左右。
据社科院人口预测专家王广州发表的《独生子女死亡总量及变化趋势 研究》,我国每年新增独生子女死亡数量为9.5万 ,未来累计死亡独生子女数量将达1184万人。
人口专家易 富 贤的研究表明,中国未来将有1009万人在25岁之前离世。
独生子女死亡的规模越来越大,积累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未来1000万个失独家庭,2000万个失独老人,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多么惨痛的社会现实。
失独,是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词汇。这世上最悲痛的事,不是葬礼,而是一对年迈父母出席自己唯一孩子的葬礼。精神支柱没了,生活动力也没了,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时间能治愈一切”成了空话。对于失独的人来说,任何劝慰都是苍白无力的。
现在的生育政策,真是功德无量!

近期的社会新闻,值得思考
28岁厦门大学教师情侣惨死人行道,4个失独老人的哭诉,牵动1000万中国失独家庭
01
23岁新手司机开着无运营资质的共享汽车,以71.9公里的时速冲进人行道,撞死一对年仅28岁的厦门大学教师情侣李健和赵榕榕。
发生在9月7日的这起惨案,已经有了判决结果:肇事司机胡某荧,判处有期徒刑4年,赔偿2.4万元,并支付医疗费用。
可一夜之间,两个家庭4个老人骤然失独。
“4个老人,失独家庭,老无所依,余生将进入思亲的无尽深渊,谁看得到?”失独母亲的一番话,字字泣血,句句含泪。
从前,李健的妈妈爱美、爱笑,经常和两个年轻人出去游玩,但是每当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现在就变成了“每天只会哭”。李健的爸爸更是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一闭上眼,就看见儿子冰冷的身体,躺在车轮下对他说,“爸爸我好痛”。
赵榕榕的妈妈每天晚上睡觉时,都要用枕头捂着胸口才能入睡,早上醒来,从女儿的房间里走进来、又走出去……如此反复。
在处理儿女身后事的时候,悲痛欲绝的李母和赵父相继被送进医院。
今年,原本是李健和赵榕榕30岁虚岁生日,也应该是他们组成新家庭的第一年。家人们说:如果孩子们还在,他们肯定会像之前一样,在厦门煮上一桌菜,买上一个蛋糕,在烛光中看着孩子们,和以前每次生日一样,闭上眼睛认真许下美丽的愿望。如今,老人再也看不见孩子的笑容。只剩下孤零零的坟茔,见证着一个名叫李健的男孩和一个名叫赵榕榕的女孩,曾经来过这个世界,愿结为夫妻。
“精神支柱没有了,生活动力也没有了。这是一种无法想象,无法体会的痛苦。”这世上最悲伤的事,不是葬礼,而是要求一对年迈父母出席自己唯一孩子的葬礼。
《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死亡率约为万分之五。以这样的数据计算,每年就会新增9.5万失独家庭,而这仅仅是其中一个年龄段而已。
2012年,《大国 空巢》作者易 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指出:中国从1975年到2010年共有2.18亿个独生子女家庭,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出生1万人,会有360人在10岁之前不幸夭折,有463人在25岁之前离世,760人在44岁之前死亡。 结合两组数据,推断在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中,会有1009万人在25岁之前过世,这就产生了 1000万失独家庭 。
为人父母者,半生皆已过。骤然失独,望身前,死神隐约可见;望身后,来路空无一人。
02
江苏扬州,大圣寺 这座并不出名的寺院里,收留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失独者。一个网名叫做“世态炎凉”的女人,常常对着一个日记本发呆。随便翻开一篇日记,都是一个母亲止不住的眼泪:
远德,儿子,今天是除夕之夜,原本是全家团圆、合家欢乐的好日子,可现在的我却登上了去杭州的车,选择了漂泊逃避。 远德,儿子,我知道你们也难受,可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承受着不同的痛苦,也许我们都背着痛苦在哭泣,儿子,你说我们怎么办……
“世态炎凉”来自镇江农村,丈夫曾是一位乡村教师。即便很想多要一个孩子,可因为国家政策,他们始终无法如愿。唯一的儿子在一次事故中丧生,彻底压垮了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比丧子之痛更绝望的,是村里人对她这个“绝户”的指指点点。此后,她一个人背上行囊,四处流浪。最后来到大圣寺,成为一名居士。只是这里也并非她的归宿,不过是一时的栖身之所。为了能和儿子在另一个世界再次相聚,她早早给自己买好了一块墓地,为自己的后事做好了一切准备。在一篇日记的最后,她写道:儿子,你要等我,奈何桥边等我,我一定会来的。 你等我时,我最开心,因为我相信,我会跟你战胜天。 天堂那边没有痛苦,我们母子会在那里相会。与其说这是一篇篇日记,不如说这是一封封遗书。
唯一的子女生命走到尽头,孤守世间的父母,终生不过在奈何桥上逗留
03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几年前,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提起的失独老人潘妙良。潘妙良老先生是清华大学教授,当年为响应晚生晚育的国家政策,和爱人34岁才结婚,35岁才有孩子。从清华大学退休后,独子潘小宏的婚姻大事也终于有了着落。眼看着就是安度晚年,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却不曾料到,意外来得猝不及防,又铭心刻骨。正在筹备婚礼的潘小宏给妈妈发了一条短信:“妈我心脏不舒服。”就是这样一句寻常的话语,竟成了儿子最后的遗言。白发人送黑发人,等到潘教授赶到医院时,儿子已经离他而去。事后,潘教授把儿子发的最后那条短信,默默地转到了自己的手机里。这支旧手机一直被他带在身边,好像总有一天,那个属于儿子的号码会再次响起。随着年岁的增长,两个踽踽独行的老人渐渐无法照料自己。万般无奈下,潘教授老两口去了养老院,但养老院需要子女签字担保,才能入住。最后他们还是回到了那间满是回忆的房子,陪伴他们的只有餐桌上,儿子去世当天吃剩的半块馒头。馒头用保鲜膜封存着,上面贴着一张黄色的便签:这是小宏那天早晨吃剩的最后一块馒头。每一个字,落在纸上都是心碎的声音。在无人关照,无人依靠的世界,活着的人能守着的,只有回忆。
04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并不是所有失独父母,都能扛住这座山走完余生。3年、5年、10年,这是失独者给自己总结出来的时间规律。3年之内一个坎儿,最难,徘徊在生死边缘;从伤痛中走出来,面对现实,需要5年;
而到了10年,随着自己开始步入老年,对独生子女的思念又开始加剧,自己的身体和养老问题接踵而至。51岁的王玉琼没跨过去“3年的坎儿”。原本是一个女强人的她,在失去独生女后,也失去了所有的自信。唯一的女儿因病去世,生意也荒废了,和丈夫离婚后,常年住在亲戚家。最后,她把房子卖了。所得的607万,全部分给亲朋好友,然后选择了自杀。
全国政协委员袁伟霞的一份调查显示:失独家庭里的父母中,50%的人患有慢性疾病;患重大疾病的有15%。另外,心理问题严重。他们会长期沉浸在失去唯一孩子的痛苦中,60%以上的人还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其中一半以上曾有过自杀倾向。
行走在漫天黑暗中的人,如果看不到光,是没法走下去的。就像一位失独者说的那样:他们这一辈经历了无数岁月的动荡和磨难,从来没有灰心过,但是这一次不行了,彻底失败了,一点希望也没有。
05
对于80后和90后来说,独生子女是时代刻下的身份烙印。如今虽已放开二胎三胎,但80后和90后作为人类历史长河里唯一的独生一代,现实已无法改变。
有个热门帖子问:独生子女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高赞回答是:不敢死,不敢远嫁,特别想赚钱,因为他们只有我。
想起大学同学杨子的故事。从认识他的那一天开始,他一直就是个非常喜欢冒险的人。所有的极限运动,蹦极、高空跳伞、潜水……但凡能接触到的,一个不落。他还是个摩托车发烧友。入手过一辆价值不菲的哈雷,在马路上风驰电掣。但是30岁生日前的某一天,突然见他在朋友圈发了条转手哈雷的消息。并附上一句:“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原来那一年他出了一场车祸,差点没被大货车碾死。虽然人没事,但他亲眼看到赶到医院的母亲几度昏厥。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是家里的独子,还没有结婚,更别提赡养父母了。平日里做了那么多让人心惊胆战的事情,父母为他操了多少心啊。
我们常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其实孩子,何尝不是父母抵御死神最坚实的那堵墙呢?
至今都还记得杨子说过的那段话:“我们的父母是中国父母中最普通的代表,他们把最好的人生给了我们,再用剩下的人生来守候。作为独生子女,我能对得起他们的也只有3个字:好好活。”
每一个失独家庭,都是一望无垠的苦海。
每一次出门前,请告诉自己:
20岁、30岁的我们,可能拥有的是一个世界;而我们父母的世界,却只有我们。
为人子女,好好活着,亦是对父母最基本的孝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0

帖子

14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9
发表于 2024-4-11 14: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单纯从独生和多胎这个维度就能得出哪个更富裕的结论。
独生子女教育是个大问题,基本上家家把孩子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培养,教育成本很大。
多胎家庭仔细算算,越往后综合生活成本会降低,而且花开四季,对不同特点的孩子家长们也会接受因材施教,懂得了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花期、不同的使命。
还有一个维度,如果要老来衣食无忧,就要抢占有限的资源,孩子多了,等孩子长大后占有更多资源的几率比独子就大,而且还有亲兄弟相互帮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73

帖子

1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2
发表于 2024-4-11 14: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你知不知道很多地方明明穷的不得了,却越穷越生,知不知道很多生二胎都是为了生出个儿子重男轻女,很多明明不富裕只是出于个人爱好或者为了给孩子找个伴所以生二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0

帖子

14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8
发表于 2024-4-11 14: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钱的更加富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65

帖子

1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8
发表于 2024-4-11 14: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想要的是统计学的答案,
那我可以告诉你这个统计学的答案没有任何意义,
以至于这个问题也就没有任何实用意义。
无论是皇家贵族还是贫民窟,都有像猪一样下一堆崽儿的也有“只生一个好”的。
你应该关注的是“富裕”本身。
能否富裕靠的是“富裕阶层”能不能坚守阵地,“贫穷阶层”能不能突破壁垒。
两者的难度不言而喻。
另外这个问题有一个明显的逻辑谬误:
富裕与否对孩子的数量没有决定关系,只与人的价值观有关。
人跟动物的区别就是人可以有“优生学”或“人道主义领养”以及各种能够自圆其说的生不生孩子、生几个的理论,而不是欲望使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